|  岁月留声>>岁月留声>>誰的童年?誰的羅大佑?—讀羅大佑《童年》

誰的童年?誰的羅大佑?—讀羅大佑《童年》


www.lotayu.net  2003-4-29  闪亮的日子


  直到讀完,還是搞不清楚當初一時衝動買這本書的真正原因,究竟是因為想窺探羅大佑的童年到底和平凡如我者有什麼不一樣?還是因為隨書所附贈的CD?而那些關於童年往事的種種回憶,究竟又會在隨著羅大佑的追憶腳步重新回到那個年代裏去之後,讓自己如何面對自己存在腦海裏的片刻回憶的真實性?在這一波以「五年級」等暱稱所建構起來的回憶圖象裏,到底那些是曾經親身經歷過的,而又有那些是被虛構出來而為了迎合同體感被強加上去的?

  羅大佑的童年,到底又和我們之間有什麼相關?

  這該要從羅大佑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談起。

  羅大佑當年在台灣流行歌壇所引起的騷動,當然來自於在他所寫的歌裏所流露出來強烈的批判意識以及濃烈的時代感,經過了這麼多年,再重聽《之乎者也》,依然也感受到羅大佑旺盛的改革意識。羅大佑所伴隨台灣一同成長的,除了揚棄對風花雪月無關痛癢的歌詠外,所注入的省思意義,不論是對自己所身處的環境,自己所賴以成長的土地,自己所依靠生存的傳統價值觀,自己早已習慣或不習慣的社會多元變化,都該在生活中成為智性增長的養分,懂得反省思考那些原本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一切,是不是具有基本的合理性?那些總以為是不可動搖的價值觀,又隨著社會多元化的腳步,可能正在注入新的活力。

  台灣的社會力正在透過不同的形式逐漸累積起來,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勃升力量,觀照著蠢蠢欲動的社會,適時的顛覆與爆發。舊的正在失去,新的尚未建立完成,變動性越高的社會,越容易感懷起古老的一切,越容易陷入那濃郁的懷舊氛圍裏。

  就當羅大佑唱出新的愛情觀時,羅大佑也徐緩地唱出某個世代對童年生活的諸多回憶。當羅大佑不斷對台灣流行歌壇注入新的刺激之際,一股濃烈的羅大佑式的論述也正在成形。把羅大佑當成是台灣流行歌壇的新希望,以為他的每一張作品都帶來新的啟示,於是羅大佑成了象徵某個時代批判價值的實踐,成為反省的知識叢結,成為文化的表徵,一份對台灣關懷的熱血赤忱。

  而羅大佑的筆,總是以極端尖銳的方式,逼使人們去檢視週遭的一切,除了歌以外,羅大佑和社會溝通的管道,除了極少數的訪談自我的剖析,就只剩下那本早已絕版多年的《昨日遺書》。忘不了的是羅大佑式的反省角度,忘不了的是羅大佑不肯妥協的嘶吼吶喊。

  羅大佑的許多作品也因此而成了塑造共同記憶的標的,<光陰的故事>代表著對逝去歲月的無盡感懷,<鹿港小鎮>則是新舊價值觀的衝擊,<未來的主人翁>成了對於兒童未來生活的預言,而<童年>,尤其是<童年>,更成了往昔生活甜蜜的回憶,把多少忙於現代生活的人們重新又拉回到記憶裏。

  也就因為<童年>成了羅大佑不朽的經典,當自從出版了《戀曲二○○○》以後就消聲匿跡的他,再重新以作家的身份出現在眾人眼前時,所受到的矚目當然該是空前的。

  但是,必須要承認,進入廿一世紀的羅大佑終究已經不再是記憶中的羅大佑了,自從他拿掉眼鏡以後,我們就要明白溫情主義的脈動已經讓羅大佑不再那麼以批判作為思考的主軸。而原本期望從他的書寫裏所要認識及了解的那些思維的線索,此刻或許不太可能以我們熟悉的方式再在眼前出現。

  《童年》封面上那個年少羅大佑坐在鋼琴前撫著琴鍵泛黃的身影,似乎也暗示著當歲月已經無情地把許許多多的往事拉得老遠之際,我們也只能平舖直敘地儘量捕捉歲月的尾巴,看能不能多抓住些什麼。

  當聯合文學把這本書列為「繽紛」書系時,我們就該明瞭與文學之際已經有遙遠的距離,讀者試圖去尋找的,應該是羅大佑的童年和自己的之間,到底有多大的關係?這不是光去思索到底是誰搶到了那支寶劍的問題,更該是在台灣風雨飄搖的年代裏成長的那一代裏,終究是共同經歷了一段物換星移的過往。在那物質缺乏的年代裏,羅大佑所舖陳的他的童年已經是具有相當好的物質享受的童年。就像個介入者,羅大佑娓娓訴說著自己童年的回憶,讀者卻又不斷地自我跌回隱約的記憶裏,和羅大佑的童年交纏著。

  這除了窺視以外,又將經歷一段怎樣的閱讀過程呢?除了看到一個曾以批判精神著稱的歌手溫情地回憶著童年細瑣的往事之外,又得到了什麼?

  必須得承認,在這本徐宗懋執筆的《童年》裡,捨去那一張張相片,略去羅大佑的名字,除了突顯了在那個時代裏的成長記憶,竟什麼都沒有剩下。換句話說,這羅大佑的童年記憶,像標本樣呈現在讀者眼前,除了細碎的感懷,又期待在其中讀到些什麼?

  羅大佑並沒有真的拿筆記載下自己的童年記憶,而是透過徐宗懋的筆,添加了另一個也許是相同時代背景及生活記憶的「他者」所記錄下來的,姑且就算是羅大佑的童年吧!然後就一路追尋到《之乎者也》出版時的心路歷程,任意帶過只佔了一頁篇幅的八十五年以後的經歷,主要,還是歌頌童年的存在價值。對羅大佑來說,他所期待的是不斷成長的動力,不斷地回到童年裏去探找可以感受到的巨大能量。而對羅大佑的文字有百般依戀的讀者,懷抱著以往《昨日遺書》的印象,讀起《童年》來,所受到的震憾與打擊恐怕不比當初羅大佑突然交出一張溫情主義的專輯《家》來得小吧!以羅大佑的思維模式及慣有的批判觀點,寫起純然追憶的文字,到底又能突顯如何的氣質呢?

  或許對著迷於羅大佑每次出版有聲或文字作品總希望會是一次全新的觀感的大多數人而言,更重要的反而是隨書附贈的CD《昨日至今》裏所收錄幾首純音樂的彈奏及未曾出版發表過的幾首新作。從羅大佑將音樂創作重心從台灣移至香港,然後順理成章地轉往大陸發展以後,捧著新近的創作卻遲遲沒有機會在台灣發行的他,或許也利用這次《童年》的出版,試探一下台灣流行音樂市場的脾胃,到底是不是已經遺忘了他?還根本是,羅大佑選擇放棄台灣這小小的市場,而願意擁抱大陸更廣大喜好流行音樂的眾多人口?把「童年」留在台灣,把「未來」寄望大陸。

  寧願以為是自己想太多了,是自己誤把沈重的包袱加諸在羅大佑已是中年而顯力衰的肩頭上,沒辦法輕輕鬆鬆地讀著羅大佑稀鬆平常的文字作品。老想著他該要把自由主義的人文氣質灌注到童年的追憶裏,而忽略了他其實也希望能安安靜靜愉愉快快的回憶,那個屬於他一個人的童年。




原作者: 徐江屏
来 源: [闪亮的日子]论坛
共有13364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 上篇文章永远的围炉
  • 下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 □- 本周热门文章 □- 相关文章
    1. 《阿輝仔飼著一隻狗》背景解说 [13635]
    2. 誰的童年?誰的羅大佑?—讀羅大佑《童... [13364]
    3. 哪里来得那许多乡愁 [12308]
    4. BOB DYLAN演唱会的前前后后 [10754]
    5. 永远的围炉 [10081]
    6. [札記]青春灰燼裡的羅大佑 [9957]
    7. 携歌的旅程——记纵贯线香港演唱会 [9330]
    誰的童年?誰的羅大佑?—讀羅大佑《童年》
    童年-----虾仁豆腐烩丝瓜
    童年的小摇车
    也说童年
    四种《童年》
    谈《童年》
    走不出《童年》